怀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浙江省名校高考三模真题之文言文阅读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曝光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643.html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诸暨州重修州学记

[明]刘基

学校以教民明人伦,见于书传,肇自虞夏,以逮于今,莫不以先代圣人为师。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太皞迄于孔子,圣人迭出,莫不以道德被于民物,垂于后世。孔子既出,而天下翁然师孔子。自汉以来,释奠先师,皆于孔子。至唐太宗,遂诏州县学,悉立子庙,至今因之,无有间议。先孔子者,得志行乎当时,后世不获见闻其言行之详也,而欲学焉,何从而入哉?孔子独无位于时,而以淑其弟子,故论学至孔子而始备。微孔子师不知所以教弟子不知所以学往古之言行无所折衷而人不知轨范故至孔子而后大中之论定亘古今弥天地,不可易也。是故宰我、子贡、有若,孔子之弟子也,其论孔子,或曰“贤于尧舜”,或曰“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而后世不以之为*。子思,孔子之孙也,其论孔子则曰“譬如天地之无不覆帱,无不持载”,而后世不以之为私。然则学校以孔子为师,谁得而议之哉!国家仍先代旧制,凡天下郡县莫不有学,学皆有孔子庙,立官设教,以作成贤能。至今且百载。承平既久,天下忘危,于是盗贼窃发,而有事于师旅。为郡县者往往以戎事供给,告疲且怠,故学校多不举。

奏议大夫伯不花侯来监绍兴之诸暨州,即注意治学事。而州学不修久,墁瓦剥落,梁木蠹腐,且堕且压。侯大以为忧,亟谋新之。会同知张君守正,判官许君汝霖、吕君诚,俱以进士受命来佐是州。侯大喜曰:“吾事成矣!”乃与其知州元侯思中、同知张君友仁,及山长包君瑛,咸会于治事之堂,集吏民,劝儒户有田而羡于财者,俾以力高下供役,众皆愿听命。乃择木伐石,命之曰:“必巩必完。”自殿堂以及廊庑、斋居、灵星之门、先贤之祠,罔不毕葺。于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新。经始于至正十五年五月,告完于是年七月。乃以其事请记于刘基。

昔者冉有问于夫子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国家自混一以来,以仁泽施于民,涵濡养育,蕃衍滋息,可谓庶且富矣。今乃至相率而为盗,庸非典教者失其职耶?夫民之所以敢犯法者,以其不知人伦也。圣人之教行,则人伦明矣。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偾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诸君子可谓能知治道之本矣,可无述乎?于是乎为之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九《覆瓿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有间议间议:非议,指责

B.而以淑其弟子淑:教导

C.国家仍先代旧制仍:沿袭,继承

D.劝儒户有田而羡于财者羡:羡慕,渴求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莫不以道德被于民物②诚恐徒见欺于王

B.①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②夫晋,何厌之有

C.①至今且百载②彼且奚适也

D.①亦何由而滋蔓哉②不霁何虹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议大夫伯不花侯为州学年久失修破落不堪的现状忧虑焦急,召集当地官吏商议修葺,勉励士民积极参与,最终成功修建州学。

B.先代教育尊圣人孔子为师,注重教化士民、培养贤能;而当代世风衰败,盗贼作乱,作

者认为这与人伦教化的缺失紧密关联。

C.作者认为,教育乃“治道之本”,兴办学校不仅要宣扬道德仁义,使士民敬爱君亲,更应当强调经世致用,为国计民生服务。

D.本文叙议结合,多处运用正反对比手法,突出了伯不花侯勤*崇教的形象,阐明了作者的教育思想,显示了士大夫心忧天下的品性。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微孔子师不知所以教弟子不知所以学往古之言行无所折衷而人不知轨范故至孔子而后大中之论定亘古今弥天地。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4分)

(2)今乃至相率而为盗,庸非典教者失其职耶?(4分)

14.D(羡:富余、盈余、有剩余)

15.C(A.①介词,引出对象,到、在,或不译;②介词,被。B.①代词,在宾语前置句中作宾语;②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副词,将要。D.①疑问代词,什么;②疑问副词,怎么)

16.C(错在“更应当强调经世致用,为国计民生服务”。即“经世致用”“国计民生”于文无据,无中生有;另外“不仅要……更应……”,逻辑错误,原文是先“庶”“富”而后“教”)

17.微孔子/师不知所以教/弟子不知所以学/往古之言行无所折衷/而人不知轨范/故至孔子而后大中之论定/亘古今/弥天地

评分标准:共3分。必断共7处,无可断可不断之处。先给分,后扣分,即给分减去扣分就是实际得分。断对1处不给分,断对2-3处给1分,断对4-5处给2分,断对6-7处给3分;错断1处不扣分,错断2-3处扣1分,错断4-5处扣2分,错断6-7处扣3分。漏断不计分。

18.(8分)

(1)于是(或译为:从此)庙堂(或译为:孔子庙)更加深邃清静,学校更加兴旺(或译为:高大)庄严,弦歌诵读和谐(或译为:礼乐教化和乐),士气因为这样完全改变(或译为:焕然一新)。

(2)如今竟然到了相继成为盗贼,这难道不是主管教育的人失职吗?

评分标准:(1)4分。“益”“邃以清”“隆以严”“弦诵蔼然”各1分。“为之一新”可不译出。

(2)4分。“乃至”“相率”“典”各1分,“庸非……耶?”固定句式1分。

学校是用来教育人民懂得人伦的。学校见于书传记载,最初出现在虞夏,一直延续到今天,无不以先代的圣人为师。圣人,是人伦的典范。从太皞到孔子,圣人不断出现,无不以道德教化人民,流传后世。孔子出现以后,天下一致以孔子为师。自从汉代以来,祭拜先师,都向着孔子。到了唐太宗时期,就下令州县的学校都要设立孔子庙,至今延续,没有非议。先于孔子的人(在孔子之前的人),在当时得志行道,后世却不能见闻他的具体言行,而要学习他,从哪里入门呢?孔子孤单没有官职时,就以教导好弟子为要务,所以论学校教育到了孔子才完备。没有孔子,老师不知道教什么,弟子不知道学什么,往古的言行也无法有个一致的结论(或译为:取正/择其中/使之适中/协调使人都能接受),而人们也不知道拿什么作为规范(或译为:什么是规范/规范是什么)。所以到了孔子才能有中庸之道(或译为:过犹不及道理、恰如其分原则)的确定,从古至今,充塞天下,不可改变。因此宰我、子贡、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他们评论孔子,有称“比尧舜更贤能”,有称“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而后世不把他们看成是偏袒。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他评论孔子,则说“就像天地无不覆盖,无不承载”,而后世不认为他是偏私。那么,学校以孔子为师,谁能够非议呢!国家继承先代旧制度,全天下的郡县,无不有学校,学校都有孔子庙,设立教官,安排教师,以成就贤能之才,至今将近百年。太平已久,人们忘记了危难,于是强盗窃贼暗中出现,*队镇压。治理郡县的长官,纷纷因战事供给,被弄得疲怠不堪。所以学校多不兴办了。

奉议大夫伯不花侯来监察绍兴的诸暨州,随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