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独步书坛千余年,书圣王羲之为什么无法超越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王羲之一直是书法史上的“天花板”,自东晋至如今将近两千年过去了,他“书圣”的地位没有被任何人取代,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坚实。

后世的书法家造诣奇高的也不在少数,但是都无法超越王羲之,因为他们是“偏执的深刻”,但是王羲之达到的是在任何时代,可以无差别让所有人接纳的中正平和之美,那是中国人至高的审美理想。

物极必反,正是因为太过珍贵,王羲之传世的许多墨宝反而在流传中散佚,不知所踪,比如在唐太宗下葬后便具体下落不明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所幸他还有一部草书《十七帖》流传于世。

《十七帖》是一部王羲之草书集锦,其中包括《郗司马帖》、《服食帖》、《谯周帖》等二十九部书帖。

这部书帖是王羲之写给他的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王羲之的书法发展变化以及王羲之的生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蔡希综在《法书论》当中说:“晋世右*,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

自《十七帖》集锦问世,它便成为了人们学习草书的不二之选。其地位丝毫不亚于其行书作品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堪称草书中的《兰亭序》。

这一帖草书不似一般的草书张扬狂怪,反而显露出一股安然平和的气象,这与怀素,张旭等人的激烈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方中有圆;在圆转之处本应该是柔美婉媚的,但王羲之的字圆转之中偏偏又见出刚劲之感。

他将两种笔法完美融合到了一起,寓刚于柔,刚柔相济,从而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艺术化境,这也是学习草书所必得的法门和关窍。动静得宜,方圆相合,刚柔相济谓之“中正”。“中正”不是和稀泥,而是兼采。

超然洒脱,刚柔相济说的是《十七帖》,说的也是王羲之。

永远有人张扬高昂地盛放,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安然平和的一面,我想这就是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中兼容每一个人的魅力。

这一帖《十七帖》已达到“巧而无巧”的状态,结体,运笔,章法无论从哪一个切入点入手去分析他的美好像都显得有些生硬,因为这是已至化境的平和超然的王羲之胸怀之自然流出,他的书法自然是“后无来者”。

《十七帖》当中的众多书信原墨迹早已经佚散,现在传世的《十七帖》作品皆是刻本。摹刻王羲之字迹的人众多,《十七帖》的众多摹写版本中的佼佼者,当属明人朱大有。

朱大有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即使是专研书法,可能也少有听过他的名讳,但是《临王右*十七帖册》就是他来过世间最有力的证据。

关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中他的那一贴《临王右*十七帖册》,他曾坦言:“此册属书,时宿雨初霁,凉飙方来,心手俱闲,遂临一过”。

心手俱闲,方能近王羲之神韵,可是在心手俱闲之前,他早已将《十七帖》锤炼过千百遍,于是他的临帖问世以后当即被皇家收录。

如今我们将这一卷《十七帖》进行了超高清一比一的复刻,见其作如见原迹。欲购此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